九游家园卫士vip5礼包码

K药再扩人群!在国内新增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适应证
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九游家园卫士vip5礼包码 > 新闻动态 > K药再扩人群!在国内新增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适应证
K药再扩人群!在国内新增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适应证
发布日期:2025-01-24 20:06    点击次数:146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K药聚焦于HNSCC患者!扩大适应证人群

撰文 | 小隐

2025年1月1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显示,抗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K药)在中国再获新适应证批准:用于一线治疗PD-L1阳性(CPS≥1)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复发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

此次帕博利珠单抗适应证的扩展降低了对患者PD-L1表达情况的要求,从原来的CPS≥20降至CPS≥1,这意味着更多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将能够受益于这一创新疗法。

图1 获批截图

KEYNOTE-048研究数据:

支持新适应证的获批

此次适应证的扩展是基于全球关键III期临床试验KEYNOTE-048研究数据。KEYNOTE-048研究是一项针对复发或转移性HNSCC患者的随机、开放标签、多中心III期试验,比较了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卡铂+5-氟尿嘧啶)与EXTREME方案(西妥昔单抗+顺铂/卡铂+5-氟尿嘧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终点包含总生存期(OS)与无进展生存期(PFS)。

图2 研究设计

结果显示,在随访5年时间后,在PD-L1 CSP≥1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复发性HNSCC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组的中位OS为12.3个月(95%CI 10.8-14.8),EXTREME组的中位OS为10.4个月 (95%CI 9.0-11.7),5年OS率分别为15.4%和5.5%。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与EXTREME组相比,中位OS分别为13.6个月和10.6个月[ HR 0.65(0.53~0.79)],5年OS率分别为18.2%和4.3%。

图3 PD-L1 CPS≥1HNSCC人群的5年随访结果

此外,在PD-L1 CPS≥20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复发性HNSCC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组与EXTREME组的中位OS分别为14.9个月vs 10.8个月[HR 0.61(0.46~0.81)],5年OS分别为19.9% vs 7.4%。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中位OS也较EXTREME组明显延长,分别为14.7个月vs 11.1个月[HR 0.63(0.47~0.84)],5年OS分别为23.9%对6.4%。

这些数据不仅支持了帕博利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的选择,也为其在不同PD-L1表达水平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现状与挑战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是全球范围内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2022年中国新发口腔癌和喉癌病例总计约94,600例,死亡人数约为52,100人[1]。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增病例数超过80万,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

在这些恶性肿瘤中,头颈鳞状细胞癌是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占所有病例的大约90%。值得注意的是,70%-80%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在初诊时已经处于局部晚期(III或IV期),对于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而言,5年生存率低于10%,这显示了该疾病治疗的严峻挑战。

▌病因及风险因素

研究表明,烟草和乙醇滥用以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的病因。此外,长期食用腌制食品、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EB病毒感染等因素也在某些地区成为重要的风险因素[3]。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近年来观察到与HPV相关的口咽癌患者人数正在急剧增加,尤其是在西方国家。而在包括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发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主要风险因素还包括暴露于超剂量辐射环境、长期接触石棉等[4]。

▌新适应证带来的希望

此前,NMPA曾在2020年12月批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PD-L1 CPS≥20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复发性HNSCC患者的治疗。新适应证的获批不仅反映了药物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也为医生提供了更灵活的治疗选择,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使得帕博利珠单抗在中国的适应证数量增加至19个。

总结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针对特定生物标志物的精准治疗正在改变癌症治疗的格局。帕博利珠单抗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个瘤种中展现了显著的疗效,特别是在PD-L1阳性的肿瘤中。

K药相关文章延伸阅读:

帕博利珠单抗的新适应证获批标志着中国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未来,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相信像帕博利珠单抗这样的先进疗法将继续推动癌症治疗向前发展,最终造福更多的患者群体。

参考文献: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头颈外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头颈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喉分会头颈外科学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处理的专家共识[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1):25-33.

[2] Li M, Gao W, Wu Y, Guo P, Qin Y, Wang W, Di S, Wang B. [Research progress of cancer stem cell biomarkers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in Chuang Er Bi Yan Hou Tou Jing Wai Ke Za Zhi. 2021 Sep;35(9):854-858. Chinese.

[3] 韩福军, 赵玲玲, 崔久嵬.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的进展与展望[J] .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1, 36(17) : 16-16. DOI: 10.3760/cma.j.issn.1000-8039.2021.17.127.

[4] Targeted therapies fo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directions[J].Cancer Treatment Reviews, 2014, 40(3):390-404.DOI:10.1016/j.ctrv.2013.09.007.

精彩资讯等你来

责任编辑:Sheep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